稳外贸 中欧班列“加速跑”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运输受到严重影响,飞驰在亚欧大陆上的中欧班列挑起了陆路运输的“大梁”。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欧班列开行达10180列,超过去年全年开行量,运送货物92.7万标箱,同比增长54%,往返综合重箱率达98.3%,再创新纪录。

畅通国际物流通道

疫情之下,国际海运、空运不同程度受阻,中欧班列却凭借运时短、成本低、运能大、分段运输、不涉及人员检疫等优势逆势增长,不仅把紧缺的防疫抗疫物资、必要的生产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送达欧洲国家,也把大量国外优质产品运到中国。

目前,中欧班列的运输网络已通达20多个欧洲国家的90多个城市。今年以来,经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均超过4000列,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超过3000列,经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超过2000列,涨幅最大,达53.4%。

今年“双11”,中欧班列助力中欧商家与消费者共享红利,超过400万件包裹通过中欧班列送达欧洲。首列跨境电商专列“菜鸟号”在11月初就满载20万件包裹驶向欧洲。

商务部研究院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是中国拓展国际物流通道、打开对外经贸合作新格局的一大创新型举措。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开行量年年增长,尤其是今年疫情之下仍逆势增长,凸显了其在国际物流通道功能以及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方面的独特作用。

助力稳外贸

中欧班列加速奔跑,开行量和发送量实现稳步增长,有助于推动班列沿线国家恢复经济,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强大动力,也为稳外贸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从外贸发展的三方面力量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从需求端来看,疫情之下各国生产活动普遍放缓给需求的满足造成较大困难,而中欧班列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效满足其需求的机会;从供给端看,在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国际市场需求总体萎缩,而各国仍希望扩大本国商品出口,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为沿线国家出口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中欧班列本身也满足了沿线国家的出口需求;从贸易的实现来看,在其他物流运输方式因疫情影响受限的情况下,中欧班列运行相对稳定,以陆路运输为主要方式,为供需双向满足创造了更为稳定的条件。

周密表示,中欧班列在稳外贸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使得供需更好衔接,另一方面通过贸易支撑地区经济复苏和一些新的经济活动的产生,都有利于对外贸易的稳定。这不仅是为了中国自身,也为沿线国家在危机下协同发挥各自力量创造了更为稳定和有效的条件。

李俊分析,比海运运时短、空运成本低,中欧班列所具有的优势使得外贸企业在运输方式上有了更多元化的选择,除传统海运、空运外又多了陆路运输、铁路运输等方式,这对提高外贸领域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比如今年受疫情影响,海运、空运受阻,中欧班列却实现逆势增长;当前海运市场运价上涨,甚至出现“一箱难求”的现象,中欧班列又迎来外运高峰。

中欧班列不仅是货物运输的载体,也是将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李俊表示,中欧班列的开通使得中国的贸易格局从以前主要以海洋运输方式而形成贸易伙伴,转向着力拓展与中国陆路连接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了海陆互济的贸易格局,与欧洲国家的经贸伙伴关系也因之更加紧密。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欧班列的运行对拓展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尤其是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包括加强中国与欧洲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最高补助500万元!中山印发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使用办法

    日前,市科技局印发了《中山市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使用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办法》所称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由财政预算安排,由市科学技术局统筹管理,专门用于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科技贷款贴息、科技项目融资补助、科技保险补助、创新创业大赛补助等事项的专项资金。

主要扶持对象为在我市行政辖区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资产、经营状况、纳税信用、银行信用良好,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发展方向,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如实填报统计部门和科技部门相关科技统计数据,无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与我市开展合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校和科研院所。

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用引导投资方式,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采用风险补偿方式,科技贷款贴息、科技项目融资补助、科技保险补助、创新创业大赛补助采用事后补助方式。

资助标准方面,科技贷款贴息标准:对已经偿还科技贷款本息的项目,最高按实际支付利息的50%给予贴息,单笔贷款贴息的最高额度为100万元。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贷款贴息资助标准可适度提高。

科技项目融资补助:对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得融资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或技术攻关项目,按一定比例给予融资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额度为500万元。科技保险补助标准:最高按实际支付保费的50%给予补助,同一科技型企业同一年度科技保险补助的最高额度为50万元。

《办法》还对创新创业大赛补助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来源:中山日报

多项双边协定落地 中国对外开放再提速

近日,多个双边投资贸易协定利好接连落地,开启了更大范围的国际合作空间。分析指出,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随着自贸网络的拓宽,我国对外开放将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介绍,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商务部表示,随着协定落地,双向投资将进一步拓宽度、谋深度,迈向“深耕细作”新阶段。

紧随中欧投资协定之后,利好不断传来。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实施。根据协定,双方在货物贸易领域实现高水平自由化安排,同意在农业、金融、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同日,我国与蒙古国相互实施在《亚太贸易协定》项下的关税减让安排。根据安排,蒙古国对366个税目削减关税,平均降税幅度24.2%。同时,我国在《亚太贸易协定》项下的关税减让安排适用于蒙古国。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未来,我国还将加快自贸区全球布局,逐步提升协定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拓展经贸合作“朋友圈”,提升我国双边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来源:经济参考报